【當街看到女性對男性施暴時,你會? 】

作者:黃庭茵

大綱:

性別暴力有許多類型,傳統上認為是針對女性的暴力,但這個詞通常意指身體或心理上的性別暴力侵害,或社會賦予性別暴力的解釋。然而,性別不平等或性別暴力也可能發生在男性身上。

在台灣新聞媒體中常見到性侵害、家庭暴力事件的報導時,沒細究內情之前,普遍民眾就會假定被害人的性別是女人,這樣的假設正確嗎?又或著,當我們在看到網路上有「男性遭到女性性侵、家暴」的新聞時,底下的評論通常會是「賺到了」、「為什麼不反抗」等等的負面評論。

為什麼男性受到性暴力、性侵害、或家暴故事,我們往往會帶有偏見去檢視,不願相信的原因又是為甚麼呢?

反思與心得:

在我們的認知和刻板印象當中,男性通常不會被認為是性別暴力下的受害者,因為在我們社會的傳統觀念上男性就是陽剛和強壯的代表,而女性則是較柔弱的代表,因此當我們聽到一些性別暴力的新聞時,直覺認為就是男方是施暴者和女方是受害者,並且接著開始為女方抱不平。然而,我們還是偶爾會聽到男生受到性侵犯或暴力的新聞時,可能會很容易忽略其或認為這是一個笑話,並沒有以認真的態度去瞭解事情的經過和沒有很多人站出來去幫助這受害者,更可能會有人在不同媒介中說這些受傷者真是窩囊,恥笑他們是沒有用的男人,讓這些受害者受到更加多的壓力和傷害,這些做法和觀念真是不要得,這也是普遍社會中在談論性別議題時往往忽略了男性所受到的不平等影響,所以大家應該要為他們爭取保障男性的權利。

其實近年來台灣每年的性侵害受理案件中,受害的男性數量比例每年都有增加的趨勢,另外在英國有人類組織發佈了一條關於援助男性家暴受害者,影片中也有提及外國在近來的受害的男性數量也有增加的趨勢並引起熱烈的討論,因此可見男性受到性侵犯或暴力的事件和議題是絕對不可忽視和在性別平等中是應該佔有一席位子,讓更多人知道這個世界上是有男性遭到不公平對待,從而改變性別平等的重點經常偏向維護女性的方向,人們也應該多關注不幸地受到傷害的男性,思考如何援助他們和減少這樣事情的發生的因素,如家長或學校在教育性教育時,應該要小心不能忽略了男性,特別是未成年青少年及孩童,讓這些男生清楚知道自己也該有「身體自主權」的認知和學習保護自己。

當我們看待每一件事件時,我們都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清楚明白不論男女都應該要公平對待,並且學會懂得尊重他人。遇到不幸者時更應該多關心和幫助他們,切忌不能在別人的傷口上灑鹽。

【資料來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064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Q 的頭像
    小Q

    家庭與職場的性別觀察✍

    小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